新闻动态

<<返回上一页

古董黄花梨家具为什么那么贵?

发布时间:2023-06-06 04:51来源:undefined点击:

文章主讲:邢继柱

内容整理:骨董时光微讲堂

邢继柱,骨董时光微讲堂讲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客座研究员,北京瑞宝赛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瑞宝阁主人。喜爱使用头衔:喜马拉雅艺术收集者。2002年开始收藏金铜佛像、明清家具、明清织绣、古玩杂项等,是我国重要的喜马拉雅艺术收藏家。2012年曾举办“吉金成瑞 宝相庄严” 瑞宝阁藏金铜佛像收藏展。著有《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并在各类知名杂志发表过多篇佛像相关专题文章。

紫黄家具,生来多在帝王家

2015年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品秋季拍卖会“欧洲私人收藏-古典中国家具”专场26件黄花梨及紫檀家具,以百分百的成交率斩获白手套,最终总成交高达1105.8万英镑,平均每件家具拍价高达400万人民币,这身价令人咋舌。再想想,这些黄花梨、紫檀家具,可都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又何曾飞入过百姓之家呢?

中国古代家具,在北方一般以榆木等为主、南方以榉木居多,属于民间柴木家具。而用到黄花梨等硬木做家具,则多是贵胄之家(小编注:讲现在的级别,至少得是部级以上吧!)最早记载黄花梨家具的,是一份明代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被抄家后的一份器物清单《天水冰山录》,有“各式大小花梨木床一百二十六张”之类的记载。到清代,紫檀木也只有皇家才有力量去南洋采办,一般的富贵人家也难觅踪影!

近年来,黄花梨、紫檀都是古典家具拍卖的主角,身价扶摇直上。这次苏富比拍卖,事先不少国内收藏者看到底价便宜,心怀抄底之意飞往伦敦,哪料一番激烈竞价后,所有拍品均以数倍十数倍的价格拍出,哪里有一点给人捡漏抄底的机会!(小编听说,现在连历史上生产黄花梨家具的苏州博物馆,都拿不出几件像样的黄花梨家具,咱普通人要拥有,真是太南了!)

明清家具也曾沦落街头 可惜咱都没赶上

风华绝代的黄花梨家具,在历史上有过两次被扫地出门、沦入寻常巷陌。一次是清初,大马金刀的北方统治者入主故宫后,看不惯黄花梨的纤细文弱,再加上黄花梨资源消耗殆尽,厚重庄严的紫檀就登堂入室,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具“木王”。第二次是文革时期,天下到处“破四旧”之时,黄花梨和紫檀双双落难,堆入旧货仓库,一般人看不懂,有眼力的又不敢收,大批家具被拆散做成了二胡杆、象棋子……同样的黄花梨好料子,80年代,在河北廊坊的大城市场地摊上卖一毛一斤,到2002年的时候,涨到二百元一斤,后来更突破了三万元一斤!再后来……(小编问:在她时运不济、即将粉身碎骨的时候,您有那慧眼胆识,把她娶入家中吗?)

拍卖也怕“人来疯” 身处聚光灯下,头脑可不能发热

特别是一些明星拍场,下手可要慎重!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的场合,身价可忒不一样了。2015年3月,收藏圈中最热点的事件,莫过于安思远私人珍藏的专场拍卖,邢老师在纽约现场见证了全部过程。在安思远这个远东艺术品收藏教父光环照耀下的拍品,吸引了大量圈内圈外人士进场争抢,最终1.3亿美元的落槌总价,远远超出了这些艺术品的预估价值。(小编:您是不是眼馋了,有想买的,下面给您介绍几个鉴别小技巧。)

黄花梨,一定要有鬼眼才好吗?

咱国人买东西喜欢讲究料子,买黄花梨家具也不例外。有人绕着明代黄花梨案子、柜子兜三圈,都没找出他认为的黄花梨特征:鬼脸儿。没错,东西是海黄,年头绝对到代,玻璃皮壳锃亮……

可怎么就没鬼脸呐?邢老师说,古代木工师傅选料的标准可和咱现在不一样,大料素面,以纹理舒展内敛为美,鬼脸料子,选材的时候就避开啦!

人群中,就是那么多看了你一眼

每件家具,都历经数百年,身上的一切,都在述说她的故事,只有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看懂她的沧桑。事实上,拍场上的几百岁的老家具,原样不动的少之又少,很多有过修配、拼补。东西有没有动过手,动了哪里?是不是影响了原来的形制?这些您在竞拍前可都嘚心里有数。

您瞧,这对大柜子,是不是缺了点啥?哦,原来顶上的一对箱子已经没了,顶箱柜,现在只能叫方角柜了。

这个翘头案,没啥毛病,可这四条腿和上面比,是不是有点儿粗?或许原来是两家,现在合体了?

对大理石面的四出头官帽椅,场上来自我们国内的两个买家争得厉害,可您仔细看了吗?这漂亮的鹅头,仔细看看,可有摔碎了再粘起来的嫌疑哦。

当然,拍卖场上还是有很多精品,精彩绝伦、无可挑剔。很多老外在三、四十年前在中国买回去的东西,现在加价百倍,出现在国内外的拍卖场上。那些形制、那些花纹、那些中国的气息,使我们着迷,让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让他们回家、回到我们的身边……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