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两家全网爆红的纽约贝果店,憋了一肚子
发布时间:2023-05-24 12:12来源:undefined点击:
原标题:吃完这两家全网爆红的纽约贝果店,憋了一肚子话想说。
今年上海面包界讨论度不断,前面刚天价吐司上了热搜,最近又开出两家话题度拉满的贝果店——
一家号称正宗纽约贝果店,Bagels&Schmears Cafe, 在社交媒体上,正反两面热议得沸沸扬扬 (下文简称斯坦福贝果):
另一家叫纽约贝果博物馆,虽然是面包店,但却起名自称“博物馆”,从店名就自带“正宗”加成(下文简称博物馆贝果)。
开在上海黄金地段新天地,首日营业10分钟,排队到限流;据店员告知,开业还没到下午,原准备的面粉又 续加一百斤,也很快用光光了。
作为一名打卡过几乎全纽约贝果名店的贝果爱好者,我自然也非常好奇:都说自己正宗纽约味,到底出品水平,是否配得上排队的时间成本?
尝完两家的贝果, 我觉得有意思的点在于,两家贝果好不好吃,值不值得大排队,已经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但口味好不好后文也会告诉大家)。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如今贝果店如此追求正宗?正宗旗号的背后,到底是追求口味还是在追求噱头?
01
吃前先明确一下,
什么是纽约贝果?
作为风靡全球的两大类贝果之一,纽约贝果 (另一种叫蒙特利尔贝果)应该什么样? 拿我在纽约吃到的绝大多数贝果为例↓
多呈深褐色,外壳脆硬,用手敲敲还会发出声音。贼大一个,组织也贼扎实,饱腹感很强。(我饭量真的不小,是传闻中早饭能吃8个包子的女人)。
纽约Tompkins Square Bagels
重点是口感,非常有嚼劲!但越嚼越香,是那种腮帮子有些累了,仍然愿意继续咀嚼的香。
那么根据纽约贝果标准,这两家正宗吗?
先比对看看斯坦福贝果(Bagels&Schmears):
做到位的点是有的。
外表有 明显的低温发酵标志鱼眼泡,也能看出是 手工整形的 ✅ 用的是擀长后绕圈捏紧的方式。
但上色偏浅, 收口收在了贝果上方,面团发酵膨胀导致接口偏移,出现开裂。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肚脐眼似的塑形。
别看只是形态差别,肚脐眼塑形可能会导致面团发酵后膨大粘连,相当影响成品贝果的口感。
传统的孔卷设计能让贝果在烹饪和烘烤时能够受热更均匀,也方便店家挂起来展示和串起来售卖;肚脐眼塑形多为提高效率的做法 ,当然不排除有的名店,肚脐眼贝果做得依旧很出彩。
下图能够清晰地看到, 中间的面团在烤制时,因没有足够的发酵空间(咨询了专业面包师,推测烘烤时间也不够),从而导致组织不均匀,越往中间越实,最后都粘上了。
总结起来就是,斯坦福贝果尽管手工整形了,但 没为面团后续发酵、膨大预留多少空余,也就导致了 口感大大减分 。
Ess a bagel 虽然也是肚脐眼贝果,但煮水的时候还不是肚脐眼形状, 留有发酵空间,出品在线。斯坦福贝果煮水后,已经是肚脐眼形状,没有为发酵留有空间。煮水图来自于官网视频截图
可以感觉到他确实有往纽约贝果看齐,但论其出品,先 仅对标“正宗”二字,差得还挺多。
再说纽约贝果博物馆的正宗性问题。
对不起,以“正宗”维度的话,博物馆的出品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上色同样偏浅,嫩金黄偏浅棕;传统孔卷造型,表面纹路可以看出是 手工整型,但水平参差不齐。
比如我们买的这只,扭得过分用劲导致后期烤制的时候开裂。
再说贝果最重要的口感:
博物馆的出品可以说是我吃到过最松软的贝果之一,内部组织与味道更像在吃甜面包,还有点没烤透的部分。
根据纽约贝果博物馆的官方宣传片显示,他们的贝果正反面各煮水了20s。
这个煮水时间算是贝果中非常短的选择 (纽约时报美食特约作者claire saffitz透露,纽约贝果为了嚼劲会每面煮1分钟,甚至2分钟), 淀粉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糊化生成硬壳,从而也很难拥有硬脆韧香的口感,也与纽约贝果的脆壳相距甚远。
02
抛开纽约贝果的标准,
单论它们是否好吃呢?
平心而论,抛开纽约贝果的标准,两家店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斯坦福贝果的优点:算有嚼劲,奶油芝士不错。
嚼劲虽不能和正宗纽约的比,但已经可以在国内贝果店拔高个了,可以嚼出一些贝果 低温发酵过后的风味。
定价不算高(12元一个贝果,套餐38元带肉蛋和软饮),咖啡自助,牛奶还是 明治的。
他家 奶油芝士(用的是法国雅高勒)与我在纽约吃到的schmear(一种奶油芝士) 真的蛮像,会比寻常超市里的奶油芝士略酸一丢丢,奶香十足。
爱吃葱星人推荐小葱奶油芝士,含葱量很高,香是香的。
但必须吐槽的一点是,我们在原味贝果里吃到了一条线。
虽然店家强调这条线是可食用的(我们猜应该是指这条线是食品级的,吃下去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不太想吃到线的心情,大家可以共情吧?
打包时,装奶油芝士的盒子是直接与贝果装到同一个袋子内,就算是食品级材质,但给消费者的视感确实不太卫生,希望店家可以改进一下外带方式。
在我们问及原料相关的问题时,斯坦福贝果老板,也在不断强调自身“ 用料好+纽约客”这点,透露说蔬菜是Costco买的,用的也是进口面粉。
然而转头我们就看到了后厨堆放的面粉品牌:品牌是国产的王后,尽管面粉原料确实是进口加拿大小麦,但也是 烘焙业界比较标准的面粉,并没有多少卓越之处。
无论如何,作为一只普通的贝果面包,斯坦福家的口味是不错的,也对得起价格。
再来看看纽约贝果博物馆:
就用料而言,博物馆真还不错,高价进口面粉+黄油+奶酪,至少吃进肚子里的都是好东西。
虽然没什么嚼劲,但据我观察,博物馆贝果的口感软硬度是符合大多数消费者口味的。不把它当成贝果,本质上仍是一只好吃的面包!
店家还根据不同的贝果增味,调整了面团软硬度,这点算是挺用心的。
比如说墨西哥胡椒贝果(28元),面团稍有一丢丢嚼劲,辣椒和烤焦的切达芝士加热后香味十足,轻轻松松一个下肚。
无花果贝果(18元)中有无花果籽,有微微爆破感,松软面团的表面刷了一层糖浆,亮晶晶的让人很有食欲:
还有一款洋葱贝果,和花卷一样葱香四溢,松软好吃。但是,我很难把它当作花卷,因为它要15块钱一个。
博物馆的贝果价格基本在13-25元,有夹心(做成夹馅三明治)的在38-58元。若不是趁着开业优惠5.9折,着实有点肉痛的。
当然,店里全vintage家具复古装修+选址上海新天地+进口原料,可以理解博物馆贝果的定价,不会走亲民路线。
但店里的营业时间 自11:00-18:00;这也意味着, 如果买原味13块的贝果回家做早餐, 我就不能享受为贝果价格所支付的环境溢价。
如果我想坐下吃一个美美的早午餐(最便宜的有夹心的贝果30+&咖啡30+),人均至少也得要50+元,对于他家的出品来说, 小贵了。
03
正宗之于贝果,
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在讨论阳山水蜜桃,狮峰龙井、老字号餐厅是否正宗时,“正宗”二字包含了更多无法被复制、更珍贵的独一价值,可以是风土,也可以是技艺的传承。
那对贝果来说,“正宗”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里是斯坦福贝果老板的答案:
按照美国的标准,或许只有从纽约运水到当地来做贝果的店家,才能被称为正宗纽约贝果。因为坊间说法是,大众觉得纽约贝果好吃,原因是纽约的水质是全美最软的。
纽约水中碳酸钙的平均含量是每升19毫克,而旧金山的平均含量是每升55毫克,芝加哥是每升149毫克。硬水意味着坚硬的面筋,意味着坚硬的贝果。
"Why Is NYC Known For the Best Bagels?"
纽约水质对纽约贝果出品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实锤;但单单从技术上来说,制作纽约贝果并非难事。
就算不空运纽约水回上海,我们也可以通常调配水的碳酸钙比例(咖啡馆里经常根据需求来调节水的软硬度等,不难),再按照纽约贝果的配方逐个练习。
而 贝果的制作技术要求,也并没有法棍或吐司那么高,基本可以说是对新手与家庭操作也相当友好的一种面包!
想在上海,或是国内任何一座城市,还原出正宗纽约贝果的七八成水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无论是斯坦福,还是博物馆,都没做到。
从他们的出品水平来说,我们认为"正宗"这个标准,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必要。
毕竟国内社交媒体上(xhs此类),主流风靡的贝果还是Q弹蓬松的风格,东亚的消费者们更喜欢柔软的面包口感,商家想要做生意,没必要与市场对着干。
那么主打正宗的理由,无非就是这一种了:
对这两家贝果店而言,
“正宗”也是一种商业价值。
餐馆,可以把 "正宗 "的标签作为象征其专业性和卓越性的代表,也可以把地域美食作为差异点进入市场,引起潮流。
这一次贝果乱流,有多少人是抱着“想感受正宗纽约贝果”的心情前去消费的?
但这也是我们认为这两家店最值得诟病的地方:滥用“正宗”的标签。
既然你打了正宗的旗号,还没有做到正宗出品的1/10,那不深谙其道的消费者,就会 产生错误的认知:
毕竟国内大家并不熟悉什么才是真正的纽约贝果,难免会有人在品尝后认定“纽约贝果就是这样的,面团吃起来粘粘的,或软乎乎的”。
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通过名校标签、职业滤镜、甚至通过叫自己博物馆来提高品牌含金量,增加可信度,都无可厚非。
但我们仍然认为,应该让食物保持诚实的面貌,用口味来和消费者沟通。
04
但“正宗”
绝不是考量贝果的唯一标准
贝果作为一枚非常日常的主食面包,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兼容性:
从有嚼劲变化为Q弹、咬肌友好,从紧实饱足的组织,演化为蓬松柔软,从没有馅料到填满了红豆、奶酪等等.......
在中国,贝果的发展 同时受日韩和美国影响,也有近年社交媒体所赋予的象征价值——
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变成一款既象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食面包,又象征仪式感的点心餐包。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止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国内不少地方都相继开出了贝果专卖店和网购手作贝果,而贝果也入乡随俗,衍生出了各种中式口味搭配。
海苔肉松贝果,蜜红豆贝果,川辣贝果......夹心也越做越丰富,比如说,上海的翠贝果有款贝果三明治, 夹的是自制卤牛肉,味道也不错。
这些贝果不能用正宗界定,但无疑,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好吃的呀!
我们不能把正宗当作武器,排斥所谓“不正宗”的贝果,因为光是一味追求正宗是没有意义的。
相反,变化才是迷人、有趣的。正是这种变化与融合,创造出了新的美味,赋予了食物更多社会功能和文化,让食物变成载体,不再只有饱腹之用。
《瞬息全宇宙》里虚无的设定就是一个贝果
对于一开始来到北美的波兰犹太人移民来说,原始的贝果是乡愁,是异乡打拼的血泪。
Food vendors on Hester Street, 1898
到了纽约,波兰贝果演化而成的纽约贝果,演变成了纽约客手中的肚脐眼、面包圈,成为了一个城市的食物符号。
纽约Sadelles餐厅,贝果一般,但贝果brunch非常出名
如果贝果能在上海或其他城市,重新演变、创新出独一无二的新风格与意义,应该是贝果"正宗"之外,更有意义的未来。
***
文- 大仙 / 编辑 - 夏桁
图 - Kiki、大仙、树莓诺拉、部分源于网络/ 后期 - 大桴
特别感谢树莓诺拉、MT、Jordan.H对此文的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