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上一页

鼎顺红木红酸枝:中式生活,从审美营造开始

发布时间:2023-05-23 17:15来源:undefined点击: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是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中国人对美,总有着无尽的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追求“克己复礼”的雅正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家,崇尚真挚、澹然、朴素之美;以墨当色、善用留白的国画里,藏着中国特有的含蓄之美。

审美之事听起来抽象,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中有更直观的诠释,诉说着审美的意趣。

人,要有审美之心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是尚美的民族,对美的追求和思考,多传承于自然哲学思维。 师法自然、平衡阴阳,不仅是对世间万物的态度,更是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

中国人对美的向往,总是体现在生活的不经意处,深埋在人的记忆之中。

或许只是匆匆掠过时瞥见的婆娑树影,抑或是缭绕在鼻端,清新淡雅、若有似无的茶香。若生活中再无美学,人这一生是否太过潦草。

生活不一定要鲜艳,但要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只有懂得了审美,才能重塑自我、真正活着。 一个人有了审美之心,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看似无用之物、无心之作,却让我们永葆善睐明眸。

自然--山水之美

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或许是骨子里的天性。

陶渊明就曾感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些山水田园、林泉胜境,浸润着中国人的内心。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皆自然之美,亦属文人之雅致。青山绿水、幽林美舍,是中国人最高的生活美学。

许多人心慕山水美景,希望领略自然的四时之景:初春的桃花烂漫、白鹭惊飞,仲夏的凉夜听雨、荷花映日,素秋的丹桂飘香、孤鹜落霞,寒冬的银装素裹、暗香浮动。

虽不能至,却是心向往之,这无一不是对美的归崇。诗境画意自古便是中国人不可放弃的生活哲学,也正是审美与生活的结合。

那些耳熟能详的田园诗词,写尽了中国人一生所愿。山水之间总是最理想的生活之地,古往今来却是少有人实现,因此,这念想便寄托于庭院。

植几株时令花草,随季节盛放、随时间衰败,满眼都是自然风光。让人虽身居喧嚣闹市,心却生出山林之想。

生活--烟火之美

一个人对生活之美的领悟,源自对世间万物的欣赏,更显于居室、器物的营造。

中国人的手巧,只用最简单平凡之物,创造出世间最精美的器具。一几一案、一床一榻,陶瓷、木器、石雕、书画,如暗夜里最亮的星,熠熠生辉,慰藉着世人。

生活中的审美,却不止于这一器一物。我们还可以从无数典籍、绘画、诗歌中,窥见自古时传承而来的,中式生活之审美。

吴自牧《梦梁录》写道:“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筑室集雅、格物寄情,让中国人对美从期待转变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修行。

烟火之美更在日常琐碎之中,一粥一饭、一针一线,都在这人间烟火中无比动人。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俗世人的内心。诗人顾城说得好:“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希望在你匆匆的人生旅途中,能以美为信仰。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