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代家具偏爱黄花梨,而清代家具推崇紫
发布时间:2023-05-19 17:08来源:undefined点击:
清 李澄渊《玉作图·开玉图》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它也是目前中国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可见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选材在造物中的重要性,而明清家具的成功,更是离不开用材上的巨大变革。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载:“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史料也证明,在明朝时期,就有紫檀和黄花梨从国外进口,故宫也有大量的屯积,但是为什么紫檀家具在明朝时期,没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却倍受宫廷的喜欢?
五行说
按道家的学说,明朝的朱氏皇族认为自己在阴阳五行中属土德,居中央,尚黄色。因而,质坚而色泽及纹理秀美的海南黄花梨木材,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宠爱。
清代喜黑不喜黄,因为按五行学说的原理,八旗是北方的部落,属水,宜黑色,所以清代的家具多是以黑色为主。
因为清代皇帝喜黑,故宫里一些草花梨家具还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坤宁宫里有一个大黑柜,史料上记载是草花梨的,但现在人们隔着玻璃看还以为是紫檀的,它就是给染上了紫檀色儿。
现在也有厂家把草花梨染黑冒充紫檀,草花梨和紫檀是同科同属不同类,堪称“亲兄弟”。草花梨的纹理粗,紫檀纹理细,颜色深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染色,就很难分辨了。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猜测,不适合推广。
择近原则
黄花梨产在海南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明朝的政府官员去那里采伐,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去印度是跨国的,得从云南、广西过,必须坐船绕过马六甲海峡,路途遥远,交通极不方便,所以明代家具以黄花梨家具为主。
乾隆年间黄花梨已近绝迹,这时候就开始使用紫檀家具。清宫里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采的,康熙登基以后也派官员去印度采过紫檀木。
官员到了印度后发现,好采的紫檀木已经都没了,悬崖峭壁上的又够不着,所以把紫檀树苗像柴禾一样用绳子捆起来,运回宫里。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采过紫檀木。
清宫的紫檀木康熙没舍得用,雍正也用得不多,乾隆用的比较多,几乎把皇宫里的家具给配齐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了一批,同治大婚用了一批,几乎没有多少了,袁世凯时期就真的没有了。
紫檀木大概是明万历时期运进来的,这时期开了一段口岸,到明末又关了,清朝只有在康熙时期开了二十年口岸,就又封关了。当然小规模走私的现象还是有的。
采光环境的改变
现在人们公认的说法,当然这也是推测,采光条件的改变也是家具用材改变的原因。康熙年前,建筑上的窗户都是糊窗户纸,没有玻璃,里面光线本来很暗,如果摆紫檀大柜,屋里更黑。
所以在康熙年以前颜色深沉的紫檀家具没有形成时尚,人们都喜欢颜色浅的。后来康熙年间建筑的采光条件改变了,再加上黄花梨料的短缺,紫檀家具就成为了时尚。
玻璃是康熙年间从西方传过来的,刚进来的玻璃非常薄,是画画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引进来了,乾隆中期在广州设有专门的生产玻璃的工厂。
皇宫大量使用的玻璃是中国广州制造的。乾隆年间玻璃正式取代了窗户纸,玻璃的使用改善了采光条件,紫檀家具在乾隆年间制作得最多。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因产于海南岛,又称海南黄花梨,与它地产出相区别。《广州植物志》中对它的描述是:
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惜生长迟缓,不合一般需求。
在明清家具的制作中,黄花梨主要是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家具的材料,因为生长缓慢,过度的开采导致了原料匮乏,清中期后已经很少使用。
黄花梨的备受推崇源于其 天然质性与明代士风的契合,文人雅士也从不吝惜对它的赞美。
“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西汉刘胜《文木赋》中的这一句,就很好地诠释了黄花梨流金渗水一般的独特质地。
而黄花梨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更如为绝代佳人披上了一层华美天衣:鬼脸、晚霞、狸斑、虎斑、飞鸟、山水......乾坤万物的轮廓似乎都被藏进黄花梨的身体。
华美而不炫目,蕴藉而不沉黯,对于深受儒释道禅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这种自然创造的至美,才是值得细细玩味、永不过时的美。
早至先秦,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了“檀”的身影,但据周默先生考证,只有《古今注》、《新增格古要论》和《广东新语》中的木材特征、用途与明清家具中使用的紫檀相符。
《新增格古要论》中对紫檀天然性状的描述是:性坚,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湿浸之,色能染物,作冠子最妙。近以真者揩粉壁上,果紫,余木不然。
其实,明清家具所用的精贵紫檀只产于印度迈索尔邦,它学名为檀香紫檀,其余者均为“李鬼”。
紫檀进入中国的历史还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目前发现最早的用于贸易的紫檀出自韩国西南部海底发现的中国元代沉船“新安船”,《元史》中亦有“以私钱购紫檀木殿材”等记载。
清代时宫廷出于需要还进行了大量的官方采办,甚至还有外国公司代为采办,这为紫檀家具的制作提供了丰厚的原料来源。
清乾隆 紫檀木嵌玉宝座
故宫博物院藏
紫檀色如其名,皮色深沉古穆,纹理有牛毛、金星等等形态,如光斑星曜,常给人一种 高贵雅致、沉静凝重的印象,因此备受清代宫廷偏爱。
这种独特的气质与天潢贵胄想实现的压迫感和至尊地位相契合,故而清代统治者对紫檀有着狂热的爱好,紫檀也正是在清代大量进入宫廷,活跃在造物的各个领域。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