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广东“鳄蜥爸爸”扎根南岭守护爬
发布时间:2023-09-26 10:00来源:undefined点击:
在广东南岭大山深处,目前生活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这是早于第四纪冰川末期孑遗在华南地区的远古物种,具有爬行动物“活化石”的美誉。图为何南检查一只鳄蜥头部的伤口。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是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鳄蜥保育工作者,2011年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保护区负责鳄蜥保育等工作至今。何南在12年的鳄蜥保育工作中,将鳄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呵护,因此获得了“鳄蜥爸爸”的称号。图为何南冲洗一只因打架而受伤的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对于鳄蜥的特征,何南早已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鳄蜥全长一般不超过4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因为鳄蜥的身体和脑袋像蜥蜴,而尾巴却与鳄鱼的尾巴相似,因而称之为鳄蜥。图为生活在鳄蜥研究中心内的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目前,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46个人工繁育池内,饲养200只左右的鳄蜥。据何南介绍,这些鳄蜥的母本都是在2005年以来陆续救护的,现在已经繁育到第五代。图为航拍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以鳄蜥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了鳄蜥研究中心、鳄蜥救护站和鳄蜥园,形成一园一站一中心鳄蜥人工救助繁育格局,陆续开展了鳄蜥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鳄蜥疾病及防治研究,为鳄蜥人工繁育救助复壮及野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保障。图为生活在鳄蜥研究中心内的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步行在鳄蜥研究中心内。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调整给鳄蜥降温的水雾喷洒装置。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为一只因打架而受伤的鳄蜥涂抹药粉。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与其儿子在鳄蜥研究中心观察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中)与同事曾文(左)检查一只鳄蜥的身体情况。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左)与同事曾文(右)测量一只鳄蜥的身体数据。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生活在鳄蜥研究中心内的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生活在鳄蜥研究中心内的小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何南与其儿子在鳄蜥研究中心观察鳄蜥。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