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仙游95后帅哥老板,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7-19 15:00来源:undefined点击:
一块黄铜,经过匠人们的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变身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1995年出生的李伟明,就是一名铜器制作艺人,他的家族祖辈都是民间匠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铜器。如今,子承父业的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创新,致力于做大做强产业,弘扬传统文化。
李伟明是盖尾镇石马村人。在他的记忆里,他的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手工艺人,擅长打制金、银、铜等各类首饰和生活器物,手艺精湛绝伦,很多乡亲大老远地跑过来订制。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当年在制作模具时没有设计图纸,器物的尺寸全在脑中。正因如此,每一件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做同样款式和花色图案,都会因为雕刻时的不同心情、不同感悟、不同角度而各具特色。旧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生活器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民间手工艺”,传递出手工之美。
2007年,我县红木古典工艺家具生意火爆,异军突起。由于手艺精湛名声在外,当时有红木老板找到他们,为自己的家具产品定制铜质合页、拉手、包边等配件。名贵典雅的红木家具搭配上高端大气的铜饰是相得益彰,一时备受市场青睐。
他们的单子也是接踵而至,提供红木家具铜配件定制、设计、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并开办了仙游欧雅铜饰加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李伟明回忆说,当时生意高峰期,为了赶订单,厂子经常晚上灯火通明,四五十人一起赶工,各道工序有条不紊,他们成为不少行业内知名红木家具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自小的耳濡目染,李伟明对铜匠手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他而言,这门手艺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埋藏在血脉里的记忆被不断挖掘的过程。
“中国有几千年的铜文化,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铜刀、铜戟,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武器。”提到中国的铜文化,李伟明滔滔不绝,至秦汉时期,在武器农具方面铜逐渐被铁替代,但铜冶炼和铜器制作并没有衰落,反而在货币、宗教、建筑、气象、饰物等其他领域得到了发展,铜制品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文化。
“作为匠人,就应该把技艺练好,把活做得漂亮。不过要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匠人,需多年的静心修炼。”李伟明说,制铜工艺的传承,多是以师带徒、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学。学艺者除了具备良好的技术外,还需要耐心、静心和恒心,需要用到手,更需要用到心,这样每件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称为心灵之作,积淀着浓郁的仙游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和五金情结。
这些倾注着手艺人心血和汗水的铜制品既美观又实用,一大特点就是不氧化、不生锈,能够永久保留。此外,铜具有导热快的特性,不会因为高温而变形。
手艺人,守艺人。如何让铜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接下父亲身上的担子,李伟明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既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在传承中创新,转型升级让铜制品在新时代浪潮中走得更远。
李伟明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就是要保留传统手工艺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他创立了莆田市大铜小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出茶盘、茶夹、茶叶盒、笔筒、纸巾盒、烟灰缸等数十种铜质新产品,并承接国内外寺庙古建、别墅会所铜装饰工程。
李伟明崇尚务实,他相信只有将每一件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受到消费者喜爱。因此,他在秉承传统手工艺结构、风格、工艺基础上,力求将每件产品都打磨得优雅、脱俗,让消费者体会到增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工作室内的展架上摆放着李伟明新近制作的铜器,不仅器型丰富,而且各种款式精美独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每一款铜器都是线条流畅、做工精巧、美观大方,色泽柔和光洁、质地细腻、手感润滑、表面包浆致密,时间愈久色泽愈炫丽。
李伟明认为,让铜制品被大众所认可,就需要走进寻常百姓家。铜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有温度、有温情的,这正是传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真正让铜器融入‘家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打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李伟明如是说。
创始人李伟明微信
作者:今报记者 唐伟 文/图
原标题:《火了!仙游95后帅哥老板,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