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上一页

家具电商(一)

发布时间:2023-07-06 02:42来源:undefined点击:

我第一次接触家具电商,是2012年。当时刚到北京工作,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地理位置很好,唯一的缺点是不带家具,于是需要买一套桌椅和一张床,不然就只能白天坐地上、晚上打地铺了!当时没有开车,对北京家具市场也完全不熟悉。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投资人朋友推荐了美乐乐家具,他说可以带我去店里体验一下,如果我有看中的,在店里的终端上or回家上网下单,过几天就能送到家里。

那是一次愉快的购物体验。

首先体验店的位置不偏,就在东南三环把角的十里河。

第二店里的品类很丰富,可以实现一站式搞定我需要的几样东西,尽管实体店面积不大(1000-5000平米之间)且基本没有现货库存,但是他们陈列出来的都是网上销量最好的商品。我猜10年前,年轻人的家装审美受偶像剧的影响可能是趋同的,大家都很容易在店里找到喜欢的,有刁钻的需求在店里的终端上也可以查到全部的SKU。对大件商品,导购会给一些优惠刺激让顾客在店里就下单,而不是等大家回家后自己去网上下单,他们希望确保线下和线上的营业额同步增长。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商品的性价比高,且线上线下同价、同质(这是收到实物后的review),只需要与美乐乐结算一次。

2012年之前,我买家具的机会不多,只记得体验相当费力。

第一比较大的家具商城,为了节省租金成本,一般开在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地方。去一趟,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第二逛家具商城极其消耗体力,因为一般的家具商城是采取分租模式,商城把每个门面及仓储分租给不同的品牌,所以哪怕是一个品类,需要跑上跑下去到十几甚至几十个门店,为了做出比较好的购买决策不得不一边用手机拍照片,一边用小本本记产品具体信息和价格等。看两三样东西,花掉大半天的时间!

第三性价比不高,所见不一定是所得。家具商城的库房里的产品,与摆在门店里的产品,经常相隔几个版本,以至于门面上看中的颜色型号,最后从仓库里拿出来并不完全一致。而且不是每家店看中的产品都有现货,也不是每家店都可以立即安排送货,最后通常是需要花好几个周末在家等送货上门。

美乐乐家具其实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痛点。

第一,美乐乐家具的面积较小,无仓储,租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只有家具商城的20%左右,所以他提供的产品价格能远低于同业,同时整体的毛利率又远高于同业。

第二,美乐乐家具从一家淘宝家具店,变成一个B2C网上家具店,再进化成一个拥有300百家线下体验店的O2O家具店,既很好地运用了电商渠道带来的规模效应,又符合家具这个需要线下体验的品类的特点,同时还通过优化供应链(总仓高库存且高流转+门店低库存低流转)有效控制了成本。

那为何美乐乐后来失败了呢?

第一离开淘宝后的美乐乐,线上是一家独立电商,流量成本成本居高不下。八九年前,美乐乐一年花费在流量上的成本就过亿了。同时,美乐乐线上的客单价不高,平均客单价在1000-3000人民币之间,越往上走越难实现线上直接成交。线下体验店的客单价,远高于线上导流带来的订单的客单价,在5000-10000人民币之间,但线下的复购率又比较低。

第二线下自建体验店所需资金庞大,资金占有时间过长,且行业粗放扩张期已过,自建门店扩张方式受限严重。所以从2008年到2015年,7年的时间全国开了300家门店,基本只覆盖到了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而无力扩张到客户需求更匹配的三四线城市,且与现有卖场为直接竞争关系,在线下卖场的夹缝中难以开拓。同时,门店面积小,品类不全。红星美凯龙6-10万平方米、250家店;美乐乐体验馆最大为5000平方米,全国总共进驻14个品牌。因为品类受限,线下to线上的导流无法实现。

以上对美乐乐的分析,因为我个人阅历有限,集中在经营层面,不涉及背后的资本博弈。

关注到家具电商这个市场,主要是来美国后,多次在不同的平台上购买家具,体验各异,尤其是疫情以来,供应链严重受损,Autonomous升降桌下单后3个月才送到,且远在东南亚的客服基本无法提供帮助;Ikea的官网下单预计6个月才能送达,线下店out of stock的sku超过50%;包括在Amazon买的沙发,UPS配送丢在离家很远的草地上,要不是邻居帮忙完全没办法扛进屋。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家具电商,是比生鲜电商更难做的一个市场?

反观过去20年的电商发展史,最容易搬到线上的,图书、3C、家电,是京东和Amazon首先夺下的几个品类,因为这几个品类产品标准化,价格透明,运输方便,搬到线上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服装鞋帽,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且退货率高,所以最终是靠广大的淘宝卖家通过C2C和逐渐成长起来的“小B”2C的模式,一点点积累起来。美妆个护,国内发展迟于美国的Sephora甚至Macy‘s, Neiman Marcus, Nordstrom等百货商场,因为Sephora和百货商场们已有遍布全美的线下店,而他们的线上店是最近10年才逐渐起来的。生鲜水果,过去五年以盒马鲜生和Amazon Fresh/Whole foods为代表,在中美两地野蛮生长,疫情以来增长率超过300%。

而家具,似乎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典型,尽管美国有全线上的Wayfair, Houzz,脱胎于实体店的West Elm, Williams Sonoma, 但大家的体验都并不稳定。究其本源,家具是个客单价高、复购率低的品类,且不适合线上搜索,VR/AR的体验与实际相差过大。同时,仓储物流成本占比远高于其他品类,且传统家具行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固化已久。

下一篇,会以Wayfair为例,分析美国家具电商的痛点、爽点和痒点,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讨论。

不早了,就此搁笔。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