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明式家具,王世襄看了都赞不绝口
发布时间:2023-06-29 02:17来源:undefined点击:
你也许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有人痴迷明式家具到了怎样的境界。因为痛心于明式家具纷纷流失海外或被当柴火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珍视、热爱和保护明式家具,他做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
▲王世襄先生和张德祥先生,都对闫民怡制作的缩微复制明式家具赞不绝口!
“严格遵照传统造型和结构,将尺寸缩到最小,以小到无法再遵照传统规格做出榫卯为度。小中见大,比例不差毫厘,神韵如真,堪称一绝!”——王世襄
1. 明式家具的1/7,也是100%!
闫民怡缩微复制的明式家具,都是依照实物原件的尺寸,按照7:1的比例缩微制作的。
▲闫民怡缩微复制的明式家具,器型、比例和榫卯结构,完全同真实的明式家具一样精细。
为什么是7:1,而不是别的比例?
阎民怡说他起初也做过8:1、9:1甚至10:1的比例,后来发现7:1是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微缩家具既美观大方又能够做出所有榫卯的最佳比例。
这些微缩复制明式家具出名后,曾有人扬言:“阎民怡把明式家具做到七分之一,我要做到几十分之一乃至一百分之一。”
对此闫民怡说:“实际上,一百分之一的明式家具小得像弹球。而弹球那么大小的明式家具,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制作出全部榫卯的。”
▲恭王府寿字纹圈椅-实物原件
▲阎民怡缩微复制的恭王府寿字纹圈椅,深得原物的神韵!
阎民怡说:“复制不同于仿制,既然是‘复制’就应尊重原物,力求与原物按照7:1的比例保持一致。使自己的作品,从外观到骨子里,都必须达到真正的明式。”
2. 一眼爱上明式家具,痴迷20年!
很多人以为,能把缩微明式家具做得这么极致,阎民怡一定是个很有经验的老木匠。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半道闯进家具行业的门外汉。
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阎民怡无意间在一本上海《家具》杂志的扉页上,看到几张明式家具的黑白照片。“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家具,太漂亮了!”他惊叹万分,被明式家具的魅力深深震撼。此后,他开始收集一切关于明式家具的资料,成了一个明式家具爱好者。
之所以后来走上了缩微复制明式家具之路,是由于被当时明式家具的“处境”深深地刺痛了:
当时很多人对明式家具认识不足。陕西某大学一位前任校长,家里有一对明代黄花梨玫瑰椅,他把这对椅子的靠背和扶手全部锯掉,只留下一副坐墩,当成做饭的墩架。如今这对“坐墩”,几经转手,被他的一位朋友收藏,却永远失去了修复的可能。
还有一次,阎民怡听朋友说,有人把一对明黄花梨万历柜,以50万元价格卖给了一位美国人。据说,这对万历柜比黄胄先生收藏的那对黄花梨万历柜还要好上许多。于是,阎民怡透过朋友,希望能给这对万历柜拍几张照片,再做个测绘。如无可能,即使看一眼也行。无奈,家具的主人担心阎民怡会坏了自己的生意,始终没同意让他看一眼。
种种令人遗憾的经历,都成了激发阎民怡制作缩微明式家具的动力。
“我一想起前些年海关听任黄花梨木家具出口,许多国家级家具大量流失,一想起有人居然把一对珍贵的万历柜以5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美国人,一想起有个农民把紫檀椅劈了当柴烧,还嫌烧不着,而有位大学校长竟然把一对黄花梨玫瑰椅锯掉扶手、靠背,用底座支撑案板做饭……我这就坐不住,就心痛。
这些珍宝外流了,损坏了,消失了,我得把它们缩微仿制出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珍视、热爱和保护明式家具。否则,心里难安啊!”
——阎民怡感慨地说
3. 不为名利,但求守护明式家具!
对于那些流失海外的明式家具珍品,他一件件找来照片,图形尺寸,一件件细心复制。为了制作这些珍品,一进斗室,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了时间,忘了一日三餐。实在饿了,就泡袋方便面,就这样吃了100多箱方便面。有一次,3个月没有下楼,完全沉浸在缩微复制明式家具的天地里。
可以想见,这一件件缩微明式家具作品里,寄寓着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寄寓着他赓续明式家具文化的一份理想信念。
因为这份信念,他才能克服缩微复制过程中的重重困难,默默坚守20年如一日,制作出了这么多缩微明式家具精品。
▲闫民怡缩微复制的这件紫檀直棂架格
1993年,有个美国人出一万元人民币购买闫民怡的这件紫檀直棂架格,他没有卖。他说:“当初就不是冲着名利才去制作这些缩微明式家具的,也从没有想过用这点东西去赚钱。”他的计划是将来把这些东西无偿赠送给博物馆。
突然觉得很幸运。
因为有闫民怡先生这样为了延续和保存明式家具文化而付出毕生心血的前辈,我们才有机会徜徉在明式家具的世界里,研究、欣赏和分享它的美好。在此深深地致敬和缅怀闫民怡先生!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