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砍伐的黄花梨,为什么到明末才做家具?
发布时间:2023-06-25 09:03来源:undefined点击:
首先我们绝对不能认同,马未都先生错误的观念:历史根本就没有真实性,只有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的。假如他的说法正确,他也不会开博物馆,他博物馆的每一件物品,不可能都是他穿越古代亲眼看到人家做的!
不相信历史就最好不要收藏,2018年红木新国标对黄花梨的鉴定标准(降香黄檀),绝对不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完全是根据各种历史,和医史记载综合得出的唯一结论:明代早期朝廷对海南岛的降香黄檀,一次毁灭性的砍伐并存放,后来迁都北京再从大运河运到北京,一直存放在皇木场。这就是它出现在明、清两代的真实历史记载。为什么从明早期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家具?并不是因为它的原材料需要放几百年才能用,我们一定要了解它原来的用途。
既然是一次大规模毁灭性的砍伐,数量应该是不少的,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才有它做家具的记载?而且这么贵重的材质,为什么遗存极其罕见?可以从两个原因去证实。
第一:看过我前面对黄花梨这个名称的详解,就知道它在1943年前,根本就不叫黄花梨,是伟大的古建筑群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书中,通过纠正才有了黄花梨这个名称。那么在这之前它一直就叫降香黄檀,也就是中药名称,由此可以肯定它在明末之前根本就不是家具用材。也可以证明在明早、中期根本就没有黄花梨家具,它只能是宫廷御药。
第二: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明末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对家具和木材特别喜欢,只有他才能动用皇木场的降香黄檀,但也不可能完全拿来做家具,毕竟它是维持国运的宫廷御药。没有这个原因,降香黄檀也不可能遗留到清早期,而且遗留的家具几乎没有。今年拍卖行拍卖大量的所谓黄花梨,不但价格越拍越低,而且还经常低价流拍,已经证明梁思成先生说的这种,跟黄花梨相似而没有价值的新花梨,已经被很多人识破了,再也不被藏家看好了。
所以,黄花梨家具锁定的局限时间段,只能是明末清初,因为还有准确历史记载,康熙以后皇木场的降香黄檀连碎料都耗尽了,这些碎料是用来做药了。
在这里提醒了解降香黄檀的人,降香黄檀作为宫廷御药,首先不可能有民间器物,也不可能有小物件的遗存,不要老是想去碰运气,收到黄花梨老物件!这只是一种我的建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