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劝你还是买明式家具吧,清式家具
发布时间:2023-06-10 05:32来源:undefined点击:
原标题:劝你还是买明式家具吧,清式家具太“油腻”
明式家具的风格是素雅大方的,明人更喜欢以光素的材料来表达对自然的贴近。在简洁的精雕中,明代文人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与巧思,也寄托了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对现世的逃避情绪。正是在这种普遍的求而不得,退而不舍的矛盾心态中,明式家具才呈现出了某种“静默的优雅”。
清代家具的“繁文缛节”
清代家具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繁文缛节”,这种繁琐的结构和装饰与明式家具形成鲜明对比,确切的说,不只是家具,清代的瓷器、雕塑、珐琅、玉器等等艺术品,都一改往日的简洁朴拙,转而一昧追求繁复的雕饰,来展现时代的浮华审美。
其实,清代家具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是繁复庄重的。一开始,清代家具仍然沿袭明式家具的简洁优雅,不仅家具的制式承袭前朝,就连雕饰也精简从容,即使是在康乾盛世前期,雕饰虽较清初明显繁复了许多,但仍属于简洁的写实风格,颇有神韵。
尽管家具行业到此时代已经完成了数千年的经验累积,但在清代中期,由于社会发展进入空前繁荣,无论是社会财富积累还是手工业技术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性格特征,尤其乾隆在自己执政后期逐渐沉迷于自我政绩并不遗余力对外炫耀,更导致这段时期的社会审美由内敛的文雅派转为外放的土豪派。
清代家具的“油腻”
固步自封、自我炫技,人到中年的乾隆不仅开启了油腻大叔模式,更将中式家具拖入了“油腻”的深渊。
当然,清代工匠们也曾试图为家具做一些改变,在中式家具进入成熟期之时,家具的造型风格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转变。
一个方向是选材。主结构构件方面,明代颇为流行的黄花梨由于颜色浅淡和数量稀少而逐渐被统治阶级摒弃,转而青睐数量丰富、颜色厚重,更易表现高贵风格的紫檀木及其他红木。而座面、靠背等次要构件方面,清人为打破单一材质的单调感,力求创新,开始使用仿竹材效果的硬木、大理石、陶瓷、藤材等,让两种纹理和质感的材质碰撞出全新的“混搭风”。
另一个转变方向则表现在细节装饰上,这也是清人最下苦功的方,他们费尽心力为家具添加雕饰,浮雕、透雕、线雕、圆雕,凡是能用得上的雕刻手法都一股脑用上,力求每一个构件上都有一种装饰。但很可惜,正是这样的转变加速了清代家具的滑坡。
清代家具的繁琐与堆砌
现代人一般认为,虽然清朝家具在制作工艺上远胜于明式家具,但艺术水准上却差之千里。
其实,明式家具已是珠玉在前,后人想要寻求突破本就不易。清代工匠已经在选材、装饰上力求突破,但一来受限于社会需求,统治者的审美喜好与政治需求也使得清代家具的风格必须向着庄重、大气的方向迈进,二来由于乾隆之后,清代的社会发展盛极而衰,内忧外患的现实导致人们无暇顾及家具的创新,因此清朝后期的家具不过是不断复制乾隆时期的家具特征,在此基础上更堆砌造作,繁琐至极。
有人说,清朝的家具过于笨重而浮夸,就像那个妄自尊大的天朝,沉迷于自我成就而枉顾世界发展变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合时宜还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的确,每个时代的审美都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并不能因为这些样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加以否定,毕竟审美文化本身是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受到时代的影响与局限而各自不同罢了。
试问,谁又能保证百年后的人不对现代人的审美嗤之以鼻呢?重要的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停止创新,这样才能让此时的审美更照应时代,观照本心,才不至于重蹈清代家具的油腻覆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