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上一页

侨见大湾区丨中山:追求极致休闲生活

发布时间:2023-06-06 14:02来源:undefined点击:

今年3月,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广东省有两个街区入选,

中山市孙文西路旅游休闲街区便是其中之一。

弯曲自然的商业街,南洋风格的骑楼,

记载着中山城区的形成和各个发展阶段,

更凝聚着中山数十万海外侨胞的乡情。

民国时期,

华侨们仿照当时流行的南洋建筑,

建成商住两用的楼房,

上层住人,下层开店,沿街留有骑廊,

这些建筑被冠以“南洋骑楼”之名,

构成孙文西路特有的风貌。

那时候,

无数在海外奋斗的中山侨胞情系家乡,

回乡投资开商号,

此处宾客如云、繁华无比。

从明清至今,

中山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

分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积极为家乡捐资赠物,

极大促进了中山各项事业的发展。

这里也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在中国663座城市里,

有超过187条“中山”路。

但唯有她,

以中山单独命名一整座城。

她是早在1997年就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宜居城市。

她曾经,叫香山。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

她如今是“国家森林城市”,

是粤港澳大湾区

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中国气候宜居市”。

每当人们要买家具,想起了她。

想来口香到骨子里的乳鸽,同样想起了她。

而大湾区想要慢下来生活的人们,

也在不觉中,慢慢爱上了她。

漫步最靓的街,享受如诗般的小日子

距离广州不到100公里的中山,

面积不大,独得一片安隅。

这里的生活,总是慢慢悠悠的。

中山人也笑称,

一辆小摩托,随时回家报到,

或去老街逛一逛,就能找回生活的光。

在石岐老城,

关于中山的城市记忆,要浓烈许多。

孙文西路就是一个充满故事,

却又逐渐隐没于繁华的地方。

毗邻石岐河的这条街,

中山人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有曾经的繁华,

有今日的时代融合与新生。

漫步在这条中山最靓的街,

香山的历史,瞬间跃然眼前。

西连石岐河,南绕烟墩山,东达孙中山纪念堂,

山水城的格局,

让孙文西路居于闹市中,又安得一隅。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

在一栋粉色的洋楼里。

里头是历史轨迹,外头是时代潮流。

隔壁的思豪大酒店旧址,外墙已斑驳,

满是时光的痕迹。

站在中山永安公司旧址前,

很难不让人想到,它们曾经的繁华夺目。

在老街走一走,

能知道中山人慢节奏的底气,来自哪里。

认真搞事业,成就商业传奇的华侨们,

回到家乡后,努力建设,认真生活。

闹中取静,说的是大庙下牌坊内街的香山书房。

从书房走出来,

抬头便能遇见中山的浪漫,

骑楼前的花,开得正繁盛,

远处的幻彩摩天轮,转啊转。

就像这座城市的悠悠岁月,

不疾不徐,娓娓而来。

尝遍街巷那些吃不腻的特色味

对于中山人来说,

一砖一瓦,一街一店,

都是令人舒心又美好的记忆。

只是真正能让人们专门跑一趟的,

还是得说说石岐乳鸽的爆发力。

最有名的,必得是红烧乳鸽。

皮脆肉滑,甘香鲜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腻。

常言道,一只鸽胜九只鸡,绝不夸张。

因为中山人做乳鸽,也讲究得很。

几乎以出生13天的“妙龄乳鸽”为原材料,

个头较小,但肉质非常嫩,一口爆汁。

且非同于一般酱汁的红烧,

中山乳鸽,先卤,后炸。

表面变脆,脂肪化油,肉还嫩。

香到没朋友。

中山人有100种吃小鸽鸽的方式,

药膳鸽、盐焗鸽、乳鸽饭……

爱吃鸽鸽,在这从不会失望。

比起不会失望,中山还有本事让你念念不忘。

来自小榄镇东升片区的“鲩鱼”,鱼肉是脆的。

嘎嘎有嚼劲,越吃越上瘾。

清水煮一煮,就能令人欲罢不能。

为了让鱼肉更脆,

他们甚至想到了用蚕豆来打辅助。

每年固定时间,

给鱼喂养蚕豆,鱼肉就“脆脆”的了。

除此之外,

在黄圃镇,吃腊味,才是日常。

也几乎鲜有人知道,

广式腊味的发源地,便是黄圃。

100多年前,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腊味之都”了。

所以来到这里,

“腊味九大簋”千万别放过。

什么西洋菜炖陈肾、腊味蒸土鸡、腊味蒸海鳊、腊肉熘 家具定制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html5sh@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